圖為外交部“中阿合作論壇事務大使”李成文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交往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中阿之間沒有歷史恩怨糾葛,有很好的和平相處、包容互鑒的傳統以及合作基礎。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工業化不斷加速發展。很多阿拉伯國家也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走向經濟多元化,解決就業、民生等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這就使得中阿深入開展發展合作有了契合點和良好的基礎。
2014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從2014年6月在北京召開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至今,論壇為中阿雙方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成果初現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積極響應。在2014年、2016年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第七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將共建“一帶一路”內容寫入會議成果文件。2016年1月,習主席訪問中東三國,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的演講中明確地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提出了四大行動計劃:一是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定行動;二是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新合作行動;三是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四是倡導文明交流互鑒,開展增進友好行動。這四大行動計劃為“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思路,為加快“一帶一路”各個項目的落實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自倡議提出以來,至今已有科威特、卡塔爾、伊拉克、沙特、埃及5個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埃及、約旦、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塔爾7個阿拉伯國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此外,中國還與阿聯酋、卡塔爾成立了各100億美元的共同投資基金。
在落實“1+2+3”合作框架和四大行動計劃方面,中阿雙方通過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阿能源合作始終在高水平運行。阿拉伯國家是中國原油進口重要和穩定的來源之一,我企業與當地的石油合作正在向上、下游推進。中國企業參與了阿拉伯國家大量的路橋、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在物流、自貿區和經濟開發區建設等領域已開始進行探索。有些企業已成功地在一些阿拉伯國家投資辦廠,轉移優質產能。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領域合作也正在逐步展開。
著眼長遠,尊重差異,有效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經過多年打拼,中國企業在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中做了很好的嘗試,已積累很多經驗,阿拉伯國家現在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外承包市場之一,這些寶貴的經驗有助于雙方更好地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另一方面,22個阿拉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各異,一些國家在安全方面面臨較大的風險。中方在推動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第一、部分阿拉伯國家近幾年來確實動蕩不定,但是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該地區人民渴望和平穩定、期待發展的愿望在不斷地增強,地區發展潛力巨大。“一帶一路”為以發展促穩定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選擇,因此宜著眼長遠看待中阿合作。
第二、“一帶一路”是一個管總的合作倡議,實施途徑可多種多樣,我們可以采取“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做法,樹立樣板,在成功可行的地方先做出成果,然后逐漸推廣,給大家樹立發展的榜樣,傳遞和平的理念,分享發展的經驗。
第三、以“因國施策”和“集體合作”兩條腿走路,這樣可以有效地應對國情不同的問題,有力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不同的國家可以選擇不同的重點、不同的領域合作。現在已經有一些早期的收獲可以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樣板,如中石化和沙特合資在沙特西部投資建設的延布煉油廠就很成功。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建設蘇伊士運河經濟區,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中國企業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四點建議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已展示出很好的前景。中國企業可以從四個方面更有效地參與同阿拉伯國家共建“一帶一路”: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重利也要重義,把義放在前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我們要明確地認識到,只有加強人文相通、重視友誼,為實現共同發展和維護和平的大目標奮斗,在推出項目的時候才有更明確的方向。所以,在講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增進人民之間的友誼,并著眼長期共贏,這樣的合作才能更扎實,才能走得更長遠。此外,由于雙方的社會制度以及各方面的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有的國家處于戰亂之中,面對這樣的形勢,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同時還要保持耐心。
第二、要更好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好項目的選擇、落實,保證合作的順暢。同時,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中國的優勢,一個是產能優勢,還有一個是技術和管理優勢。知道自己的長處,也要知道自己的短處,扎實練好內功。
中國企業走出去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對國外的情況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為此要特別強調知己知彼。一些項目運行不順暢甚至失敗,很大原因是中方企業過高估計自己在國內的能力,沒有充分了解當地的市場、標準、文化、法律、商務等環境,然后盲目地把國內的做法搬到國外,造成失敗,這就是不知己不知彼。有的企業單純追求拿項目,以為拿了項目就是勝利,這是違反經濟規律的。拿了項目不一定意味著勝利,也有可能導致虧損和失敗,所以知己知彼非常重要。
同時,要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尤其重要的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嚴把質量關。政府大力提倡把中國標準推廣到國外,這是幫助企業更好地走出去的關鍵一環,因為我們要推出去的是中國的高標準,標準低的東西沒有人要,站不住腳。
第三、要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出去不只是為了賺錢,同時要拉近與人民之間的距離,主動為改善當地就業與民生作出貢獻,增進與人民之間的友誼,還要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如果抱著不愿意了解和不愿意幫助別人的態度,就不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第四、要有效地防范風險。因為中東地區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風險,特別是安全風險,要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來規避風險和損失。特別強調一點,就是靠別人和靠自己。為什么把靠別人放在前面,因為我們是在別人的土地上工作,首先要想到如何拉近與當地人民的距離,和當地的政府搞好關系,得到當地人民和政府的支持,企業安全才有根本的保證。同時,企業內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防風險機制,這樣才更有效。
中阿合作論壇作用重大影響深遠
中阿合作論壇2004年成立,2005年9月召開了論壇的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涵蓋多領域的中阿集體合作機制。論壇自成立以來,對于推動雙方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論壇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斷健全中阿集體合作的機制。在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已經建立起部長級會議、高官會、企業家大會暨投資研討會、中阿關系暨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友好大會、能源合作大會、新聞合作論壇、互辦藝術節、衛生高官會等10多項合作機制。部長級會議是中阿政治溝通、加強協調合作、促進雙邊關系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其它各個機制都按照雙方的約定,每一年或者兩年在中國或者阿拉伯國家舉行一次論壇活動,召開會議,促進各領域合作的發展。這些機制豐富了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友好交往的內容,創新了模式,推進中阿關系發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成為中阿友好合作的有益平臺。
第二、有效、有力地促進了中阿務實合作。以經貿關系為例,論壇成立之初,中阿雙邊貿易額只有200多億美元,現在已達到2000多億美元的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別雙邊關系有了長足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中阿合作論壇的機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現在,每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往返航班超過100個班次,每天有兩千多人往來于中阿之間,從事各種交往活動。阿拉伯國家有一萬五千多名留學生在中國學習。除此以外,中方通過論壇項下多邊和中阿雙邊渠道為阿拉伯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培訓機會,推動了民間交往和務實合作的發展。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已經召開了六屆,促進了中阿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2016年5月,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在多哈舉行,會議通過了《多哈宣言》和《2016-2018年行動執行計劃》,這個行動執行計劃內容非常廣泛,規劃了中阿雙方18個大類,36個領域的合作。這兩個文件從戰略高度為雙方下一步的務實合作提供了路線圖。
第三、對于促進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發揮了積極作用。中阿都是發展中國家,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地區和國際重大問題上共同發聲,對于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具有積極作用。中方一直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支持阿拉伯國家為促進地區穩定和發展作出的努力。阿拉伯國家也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大業。阿拉伯國家在《多哈宣言》中集體支持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阿盟成為就南海問題集體發聲的首個地區組織,這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背景下,面對大變化、大調整,中阿有良好的交往歷史,深厚的政治互信,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地區和世界和平,實現中國和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符合中阿雙方的根本利益。因此,中阿合作論壇今后大有可為,我們將與阿拉伯國家一道,積極推進論壇建設和中阿集體合作。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在絲綢之路上守望相助,真誠相待,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在下一階段的“一帶一路”建設中,中阿雙方更會攜手共進,共創“南南合作”的新篇章。